“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。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,到2016年,我國建筑業總產值達19.35萬億元,建筑業增加值達4.95萬億元,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.66%。同時,建筑業還吸納了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,占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,并帶動了50多個關聯產業發展,對經濟社會發展、城鄉建設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?!?2月27日,住建部副部長易軍在例行發布會上作如上表述。
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意見)?!斑@是建筑業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,意見從深化建筑業簡政放權改革、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、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、優化建筑市場環境、提高從業人員素質、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、加快建筑企業‘走出去’等方面提出了20條措施,對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?!币总娊榻B,意見涉及以下幾方面的改革。
提升工程質量 為群眾提供高品質建筑產品
易軍表示,提升工程質量的基礎是落實主體責任、強化政府監管?!奥鋵嵵黧w責任就是保證參建各方的責任終身可追溯,把責任轉化為參建各方的內在動力。要保證落實責任就要強化政府監管,按照‘兩隨機、一公開’的要求,明確監管重點,強化隊伍建設,創新監管方式,確保政府對工程質量安全實施有效監督?!?/p>
同時他還強調,高水平的技術標準是實現高品質工程質量的保障,要對標國際先進標準,不斷完善和適度提高我國的工程建設標準。
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 創建建筑市場新環境
易軍表示,深化建筑業“放管服”改革,要減少政府對市場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,改革建筑市場準入制度,弱化企業資質,強化個人職業資格,縮小工程招投標范圍,讓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。
另外,還要不斷健全市場機制,推行國際通行的最低價中標、承包商履約擔保和業主工程款支付擔保等制度,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,加快誠信體系建設,構建“守信得償、失信懲戒”的市場信用環境。